Correspondence:疫情下的藝術家們 Correspondence: A Global Reflection on our Moment

請旋轉您的手機螢幕以便得到最佳觀看效果。
Please rotate your phone screen to get the best viewing.

Correspondence:疫情下的藝術家們

15 July - 30 August 2020
黃海欣
安通庫恩斯特
藍仲軒
林亦軒
令 詠
鈴木展
吳權倫
吳美琪
許 炯

近月以來,整個世界都受到了COVID-19的嚴重侵襲,也可以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許多生命正在消逝,也沒有什麼能緩解世界上無數人的苦難。

我們曾將地球看作一個能自由移動的場所,但如今卻不得不面對隔離、邊境封鎖、孤立、與社會政策的嚴峻現實。我們和全球的連結戛然而止,只能加深地域性的連結,或小到與自我個體的連結。漸漸地,我們就隔離了自己。

在這樣的「新常態」環境下,亞紀畫廊策劃的「Correspondence」匯集了跨越國界的藝術家們,以及他們在疫情之下的創作、反應、與感觸。在他們當中,有些人的生活已經巨大改變,有些人則一如往常;也些人分享了他們的應對措施,有些人則坦然的接受。他們用藝術描述疫情所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在個人、藝術家、或更大的層面上,或是對未來的展望。

在紐約,安通庫恩斯特回憶起疫情之前的正常生活,但也同時在製作一尊帶來希望的大型雕塑;在東京,鈴木展正試圖伸長他與世界溝通的天線,並尋找著新的語言。他的新系列作再次地捕捉了宇宙波動;對於中國藝術家許炯來說,隔離的狀態並不陌生。他用詩意的角度回朔了他在北京家中觀察光線與季節變化的日子,抽象山水拼貼及雕塑表現出了超越時間的視角。既當代,也傳統。

在相對安全的台北,藍仲軒思考著這場混亂中可能帶來的結果與改變。他所繪畫的飛彈尾雲質問著台灣是否再次在國際上缺席;另一位在台北創作的吳美琪則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中持續了她的攝影,引領觀眾進入她的私人幻想空間;令詠重新與自身的心智和身體連結,透過攝影與重新從新探索著內在。

與許多台灣人一樣,黃海欣在疫情之下從紐約回到了家鄉。她的新畫作用了一貫的有趣角度訴說了現下的全球危機,混合了詭異與恐懼、危險與幽默;旅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吳權倫也在台灣回看了他在德國居住的城市,再現了工作室與住家之間經常轉車的車站樣貌。

留在巴西聖保羅的台灣藝術家林亦軒則從歷史中的重要藝術家保羅克利身上得到靈感,甚至成為了他的一種隱喻。即使是在危險的環境中,林亦軒在他的新畫作中仍持續了普世的抽象語言。

我們從橫跨疆域的藝術家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也是對於當下最直接的反應。疫情下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的藝術實踐和思想來敘述、面對世界的劇烈變化,還有我們也正在改變的內心。

2020年7月

黃海欣

開始畫這件作品的時候正在巴黎,最初是純粹想畫住家旁邊的公園、畫植物啊、水鳥啊還有歐洲人的生活百態跟先前畫過的「大安森林公園」做對比,結果一邊畫一邊開始出現COVID疫情,那時候我應該是數一數二在巴黎戴口罩的,走在路上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很排斥,這種好像常聽旅外台胞講的事情,但真的遇到真的很難輕易平息心中的怒火,就算新聞每天都很險峻,但跟台灣不同的民情讓我覺得生活在很美麗,但又很分裂荒誕的環境裏,於是我開始把這種觀察跟心得感想帶進這個正在進行的作品裡面,初春的花開鳥鳴,人們的大小矛盾也不停的春風吹又生。但才開始動筆沒多久後,就在巴黎封城前半個小時搭飛機逃回台灣,並在美好的寶島安心的完成這件作品。

黃海欣 Huang HaiHsin, 法式公園-你我生活在同個星球 French Park-You and I Living in the Same Planet, 2020, 紙上鉛筆 pencil on paper, 240 x 360 cm - 2
黃海欣, 法式公園:你我生活在同個星球, 2020, 紙上鉛筆, 240 x 360 cm
NT$600,000
詢價

安通庫恩斯特

二月開始,紐約已經完全從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變成了一個充滿孤立與憤怒的地方。我懷念著派對、開幕、與我家後院的燒烤。和朋友喝著啤酒聊未來或像走在世界的中心地在深夜走路回家,那是多麽的自由。我們有過痛苦,但好像微不足道。因為現在,紐約正面臨著這個社會更長期的痛苦。這個痛苦比我們之前被迫面對的更大、更聳立、更結構化。我很高興我倖存下來了,但COVID-19給大家帶來了死亡的恐懼、病痛、還有大量的邊緣群體所一直面對的貧窮問題。接著引起所有人注意的則是喬治・佛洛伊德被殺的影片,還有隨之引起的抗爭、以及政府不斷的暴力壓迫。我們將過去熱絡討論的議題提升到了早該執行的行動。我認為不是非裔的我們之所以感到愧疚,是因為我們之前從未努力爭取過。

就在冬天時,也是我在亞紀畫廊的展覽之前,我開始了一系列的禿鷹繪畫。這個系列直接的回應了我生活在烏托邦泡泡中的感受—大企業收購家庭房地產來開發、藏家為了下個月的投資買作品、美國總統允許他的朋友為了暴力傷害地球… 這些都是不該有的貪婪,而禿鷹的形象正好也是這種文化的寓言。我做完之後就把它們收起來了,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完結。不過最近,我又將它們拿出來了。

大部分的時間,我還是在製作一個大型鴿子雕塑—「愛鴿」。這是我為一個的燈塔計畫所做的公共藝術。20呎高的鴿子,翅膀在背後看似一個心形,由200個銅片串在我在春天時所做的鋼結構上。正面參考了70年代的極簡人物雕塑,使用了水泥板和鋼。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公園的長椅,詭異的是也正好代表了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對於愛與同情、現實中相愛的過程、養育與保護等等的渴望。6月底或7月初,我將在紐約的海岸邊豎立起這座雕塑。

關於藝術家

安通庫恩斯特, 禿鷹, 2020, 畫布油彩, 91.44 x 121.92 cm
ON HOLD
詢價

安通庫恩斯特創作中的畫作

藍仲軒

我一直相信毀滅可以帶來新生,只是這次,此地還是沒有發生。疫情下的台灣很安全,但我不禁去想,那些見證這場災難的人們,在未來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劇變?而我們是否只會一如往常?再想到年中開始的國際社會運動,也許我們又缺席了一個大時代。不過,其實毀滅的可能性一直都在,只是它還沒真的發生,而且在我們週遭存在的太久了,成了習慣。

這幾個月裡,除了熟悉的影像與裝置外,我也嘗試了新的媒材,畫了一群飛彈發射後的尾雲。發射地是匿名的,也看不到目的地。預計要畫到23張的飛彈尾雲,飛行的方向是一樣的。我也收集了一些二戰時期的V2飛彈照片,再移植到了童年的照片中。

藍仲軒 Lan ChungHsuan, 轟炸彼此吧 1 Let's bomb each other 1, 2020, 畫布壓克力 acrylic on canvas, 45.5 x 37.8 cm
藍仲軒, 轟炸彼此吧 1, 2020, 畫布壓克力, 45.5 x 37.8 cm
NT$30,000
詢價
藍仲軒 Lan ChungHsuan, 轟炸彼此吧 2 Let's bomb each other 2, 2020, 畫布壓克力 acrylic on canvas, 33.5 x 24 cm
藍仲軒, 轟炸彼此吧 2, 2020, 畫布壓克力, 33.5 x 24 cm
NT$20,000
詢價
藍仲軒, 轟炸彼此吧 3, 2020, 畫布壓克力, 53 x 45.5 cm
NT$40,000
詢價

藍仲軒在他的台北工作室

林亦軒

1915年,克利宣稱「世界變得越恐怖(如同這些日子),藝術就變得越抽象:和平的世界生產寫實的藝術。」

藝術和音樂一樣,是一塊不同的國度-不只是一種撤離或消遣,而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足以取代無法忍受的現實。

生活沒有一件事是靜止的,每件事都經過不同階段,不論是對新聞的反應,畫畫,或是應付日常生活。有朋友告訴我現在的(疫情)狀況讓人很沮喪。我知道她的意思,我本來想跟她說說我的想法,但是算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太多意見跟太多評論,所以安慰沒有幫助。但是對我而言,因為這樣的(隔離)生活十分簡單,平靜的創作,這幾年來有這樣的生活已經得來不易。

C-林亦軒 Lin YiHsuan, 透明時期和貓腳印 Transparent time and a cat footprint, 2020, 畫布油彩噴漆 oil and spray on canvas, 71 x 69 cm
林亦軒, 透明時期和貓腳印, 2020, 畫布油彩噴漆, 71 x 69 cm
NT$120,000
詢價
C-林亦軒 Lin YiHsuan, 三月 March, 2020, 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 126 x 120 cm
林亦軒, 三月, 2020, 畫布油彩, 126 x 120 cm
NT$280,000
詢價
林亦軒, 下午一點的葉子, 2020, 畫布油彩噴漆, 178 x 128 cm
NT$400,000
詢價

我做了一些筆記,透過前輩分享的生活描述,他們遭遇過比我們更嚴峻的世界大戰,人身自由,還有生離死別。所以牢騷只是宣洩情緒而已,但是可悲的事多數抱怨的人根本沒有生存危機的經驗。這段日子我有自己的方法,我也知道這些對其他朋友的共鳴並不大。

克利作品的強度、溫暖和徹底的原創性,能夠簡單而全面地透視事物的本質,能夠找到自我。當小孩拿起削尖的鉛筆朝『任何可以讓他們開心的方向』移動,人身上殘留著原始性,但是人卻無法長久保留這樣的原始性。所以藝術家必須找到方法豐富逐漸耗竭的創造力,但又不能讓速寫草圖的清晰澄澈遭到摧毀或抹除。在包浩斯授課時,克利經常拿人類日常生活的基本面向和藝術創作的根本要素互為比喻,他將感受特別敏銳的情感衝力和宏偉精神同時注入兩者之中。言外之意是,藝術家應該試著去了解,究竟是哪些因素讓喬托的祭壇畫和塞尚的風景畫儘管看起來如此不同,卻都有永恆之美。另一個關於繪畫形式的比喻是來自食物。如果某樣東西吃了會讓人生病,你得去找出他有害的成分,有瑕疵的畫作亦然。

藝術家一方面要注意千萬別失去自己的直覺,同時也有需要有能力將自己看到的東西組織起來。

筆觸建構的影像?什麼東西把顏色結合起來?終點又是什麼?

強健和耐久棲居在作品裡。形式和內容合而為一的完整性,正面跟自己搏擊。

為什麼畫這個?為什麼選擇那個?

風景和靜物還是很迷人的,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永遠有吸引力。大多數時間他們靜止,不打擾,靜靜的陪伴,而且當你融入之後,每一天都不一樣。從基礎風景和靜物入手,觀察描繪,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死板僵硬,創作成長的過程才能不受干擾地運作,不會出現假象,形式主義,唯美,還有最虛偽貧瘠的現象。所以我不會“特別時期而產出特別作品“駐村時候沒有,疫情期間也沒有,應該說完全沒有改變的意義。許多人感到焦慮,低迷,甚至無聊,但是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也的確是自然的反應。只是藝術家急切的利用群體和社會狀態,有時候只是搜集而已,包裝成自己的社會觀察(挪用主義者)創作者的高貴華美,我覺得無聊。

關於藝術家

令 詠

這幾個月來我學習著與身體溝通,重建彼此的關係。身體是教導我生活最好的老師,身體是我,也不是我。享受著運作一個有機體的同時也感受自己被其運作。

作品就像身子一樣,是從自我衍伸出的變體,但其造就的意義已超越本身,甚至能在內體悟到自我的渺小。先前在不夠沈穩之下創作出的一些作品,時間久了後,它們竟也成了一個無形的壓力來反噬現在的生活,於是我毫不猶豫的請清潔隊載走了他們。創作者與作品皆需要一個可以相互流動與喘息的空間,只有在雙方都感到放鬆時才能有正向的回饋。感受與之共融,就是在過生活,這是我理解大自然之於人類的一小步。

如此體會小至作息,大至集體意識。疫情點醒了我們無所用心的生活。爾後無論它如何消長,希望我們都能活得更有覺知,融入萬物的流動。後人文主義能否帶領我們走向另一個世界?進化或是滅亡,21世紀,我們仍宇宙中迷航。

關於藝術家

令詠 Ling Yung, 花 Flower, 2020, 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 53 x 45.5 cm
令詠, 花, 2020, 畫布油彩, 53 x 45.5 cm
藝術家自藏
詢價
令詠 Ling Yung, 勞倫斯先生 Mr. Lawrence, 2020, 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 60 x 50 cm
令詠, 勞倫斯先生, 2020, 畫布油彩, 60 x 50 cm
藝術家自藏
詢價

鈴木展

這是我在2020年5月的疫情之下所感受到的訊號之一。我不太常外出,但我每天都在離家不遠的工作室中動手創作。感覺就像費勁的去聽正在發生卻未知的聲音,或在未來的黑暗中伸出我的天線,用雙手去探索那個看不見的世界。

在人類的歷史中,繪畫一直都是一個人類與世界互動的方式,用來翻譯與理解。可以說,這是一個在世界與自我之間產爭交換,並轉化兩者的過程。

在我封閉的工作室中,也有著一塊封閉著的空白畫布。我試著將它打開時,就像打開了時間與空間中的蟲洞。如同我伸展時,血液與神經在我的體內流竄。甚至,可以進入非人類的世界中,是暗藍色的深海,或是沒有活體的宇宙中。

在那裡,有什麼樣的語言存在呢?

在天體物理學中,是微小的「波動」誕生了宇宙。徘徊在時間與空間的波動之中,我想捕捉新語言誕生的時刻。

關於藝術家

鈴木展在東京的工作室創作中

鈴木展 Hiraku Suzuki, Fluctuation and Dance #1,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silver ink, earth, acrylic, pigment on canvas, 97 x 194 x 3 cm
鈴木展, Fluctuation and Dance #1,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97 x 194 x 3 cm
NT$340,000
詢價
鈴木展 Hiraku Suzuki, Fluctuation and Dance #2,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silver ink, earth, acrylic, pigment on canvas, 97 x 194 x 3 cm
鈴木展, Fluctuation and Dance #2,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97 x 194 x 3 cm
NT$340,000
詢價
鈴木展 Hiraku Suzuki, Fluctuation and Dance #3,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silver ink, earth, acrylic, pigment on canvas, 97 x 194 x 3 cm
鈴木展, Fluctuation and Dance #3,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97 x 194 x 3 cm
NT$340,000
詢價
鈴木展 Hiraku Suzuki, Fluctuation and Dance #4,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silver ink, earth, acrylic, pigment on canvas, 97 x 194 x 3 cm
鈴木展, Fluctuation and Dance #4, 2020, 畫布銀墨、土、壓克力、顏料, 97 x 194 x 3 cm
NT$340,000
詢價

吳權倫

Landsberger Allee 是一個很普通的柏林車站——也是我來去住家跟工作室之間的必經轉點,每次到這裡,就有種要上工亦或快到家的切換感。

一般情況下,我都會快速通過這個東修西補又藏污納垢的車站。有時興奮的去、有時焦慮的回,有時挫折的彌留在此一段時間。這個車站抹去覆添加的各種污痕和碎屑,最後都對應成為那一段慌忙日子的記號。

以這些拍攝自車站中的痕跡作為基底材料,依著時間順序,每一件都從上一件保留一點東西連貫下去。七件,一個星期的循環。比例則是車票。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e) Sun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Sun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e) Mon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Mon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 Tues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Tues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e) Wednes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Wednes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e) Thurs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Thurs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e) Fri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Fri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權倫 Wu ChuanLun, Debris_Week (Landsberger Allee) Saturday, 2020, TBD, TBD
吳權倫, Debris_ Saturday (Landsberger Allee) ,2020, 噴墨相紙, 82.5 x 56 cm, Ed.3 + 1AP
NT$72,000
詢價

吳美琪

「Chromosomes」(染色體)是發展自我的兩個系列:《XYX》(2017 – 2020) 、《YXX》(2019 – 2020)的項目,在這兩個系列中我試圖在攝影中進行空間的實驗。作品標題的兩個「X」各自代表真實(物體)和虛擬(反射),而「Y」則為光(介質)在畫面中所產生的變化。先前研究宇宙時態與空間維度,而疫情的來襲重新思考物種/物質和人的關係,再次重組現存環境的狀態。

另一系列作品是《Baby’s Baby》的拼貼系列延伸,某日在一間便利商店結帳時,在收銀員的背景竟然是一張巴黎鐵塔的圖,當下我愣在那裡,觸景傷情的感受襲了上來,有點諷刺很激動又很感傷,啊…是巴黎耶!這麼容易出現但似乎再也回不去那裡了。

關於藝術家

吳美琪 Wu MeiChi, 染色體 Chromosomes 2 – XYX#27, 2019-2020 , 熱轉染金屬成像Dye sublimation print on aluminum, 80 x 106 cm
吳美琪, 染色體 2 – XYX#27, 2019 – 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 80 x 106 cm
NT$90,000
詢價
吳美琪 Wu MeiChi, 染色體 Chromosomes 1 – XYX#25, 2017-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Dye sublimation print on aluminum, 82.5 x 55 cm
吳美琪, 染色體 1 – XYX#25, 2017 - 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 82.5 x 55 cm
NT$52,000
詢價
吳美琪 Wu MeiChi, 染色體 Chromosomes 7 – XYX#24, 2017-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 Dye sublimation print on aluminum, 82.5 x 55 cm
吳美琪, 染色體 7 – XYX#24, 2017 – 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 82.5 x 55 cm
NT$52,000
詢價
吳美琪 Wu MeiChi, 染色體 Chromosomes 5 – XYX#31, 2019-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Dye sublimation print on aluminum, 79.5 x 53 cm
吳美琪, 染色體 5 – XYX#31, 2019 – 2020, 熱轉染金屬成像, 79.5 x 53 cm
NT$50,000
詢價

許 炯

很多人的生活從此以後分成了2020前和2020後,我的2020後生活似乎沒有多大的變化,宅在家,看書、寫字、喝茶、養花。

我羨慕住在西邊(北京西邊可以看到山脈)的朋友,我說你每天可以眺望遠山,北方山脈的巍巍然很是令人神往,她說山不就是那樣,只要不再開挖取石,山就長那樣了。

她說她羨慕我出生在江南,濕潤的城市,空氣中瀰漫吳儂軟語,是電影裡的場景。我說江南是好啊,可我不打算回去了。

我的愛人住在海邊的家裡,我不時問,現在趁天還沒有太熱,去海邊玩水了嗎,得到的答案都是沒有。

我現在住的房子是東西朝向的,有陽光的早晨和傍晚,房間裡會出現各式的光斑光影,在須臾間就變幻消失了,往往一低頭再抬起來看,已經不見了。

所以儘管哀嚎一片,春天還是來了,四季依然分明,現下春天已經要走了。

關於藝術家

許炯 Xu Jiong, 山水 Shanshui, 2020, 複合媒材紙雕塑 mixed medias, sculpture from paper, 32 x 18 cm
許炯, 山水, 2020, 複合媒材紙雕塑, 32 x 18 cm
NT$45,000
詢價
許炯 Xu Jiong, 山水 Shanshui, 2015-2020, 木板丙烯繪畫綜合材料拼貼 acrylic, mixed media collage on wooden board, 52 x 44 cm
許炯, 山水, 2015 - 2020, 木板丙烯繪畫綜合材料拼貼, 52 x 44 cm
NT$180,000
詢價
許炯 Xu Jiong, 山水 Shanshui, 2015 - 2020, 畫布複合媒材繪畫拼貼 mixed media painting and collage on canvas, 30 x 40 cm
許炯, 山水, 2015 – 2020, 畫布複合媒材繪畫拼貼 , 30 x 40 cm
NT$120,000
詢價
許炯 Xu Jiong, 山水 Shanshui, 2015-2020, 木板丙烯繪畫綜合材料拼貼 acrylic, mixed media collage on wooden board, 36.2 x 32 cm
許炯, 山水, 2015 – 2020, 木板丙烯繪畫綜合材料拼貼, 36.2 x 32 cm
NT$120,000
詢價

 

畫冊下載